致柔内家拳社
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的專業武學教室
習練太極拳可以健身、養身、強身、改善失眠、增強免疫力
何謂內家拳
內家拳是中華文化特有的武術傳承,主要以太極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為代表,內外兼修,由養身入門,借重內在修煉,進而達到健身、強身、防身,有系統的循序漸進修習。
為何要學太極拳、內家拳
修習內家拳可強化內臟、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肩頸、腰背疼痛等慢性疾病,增強體力、免疫力、骨質密度。不僅維持身體功能,更能延緩衰老,提高生命品質,促進身、心、靈的平衡與和諧。
丁芹孫老師獲頒2023年殊榮 收錄於 體育署認證 [台灣百年體育人物誌]年第十八輯。[台灣百年體育人物誌]記錄對體育界有特殊貢獻者,年齡在60歲以上,對體育有重大貢獻者
丁芹孫 老師 香港 楊家太極 楊守中(楊澄甫長子)一脈在台傳人
致柔內家拳社 總教練,20年教學經驗,教授 下列拳術與刀,槍,劍,棍
太極: 楊家太極拳、楊守中嫡系第六代傳人
八卦: 程派高氏八卦掌,李學義親傳第五代弟子
形意: 為孫祿堂弟子李玉琳嫡系傳承
香港國際武術大會太極劍金牌(2008年)
香港國際武術大會八卦子午鴛鴦鉞金牌(2008年)
丁師少年習家傳八卦、太極,形意於謝吉生先生(謝是丁師家叔,師承楊澄甫大弟子陳微明),1980赴美國 波世頓 ( Boston) 留學時,得以從學楊家太極拳名師 朱振舜(楊守中授徒),1994工作時往來於香港師從楊守中及女兒楊瑪利 習得正宗楊家太極拳; 2004工作於北京時,師從程派高氏八卦名家李學義習得八卦掌等先後凡四十餘年。
丁師骨質密度於59歲時,台安醫院檢驗報告指出是台北市年輕人的122%
哈佛大學健康期刊中, 明確指出習練太極拳的好處可以維持肌肉強度,彈性及平衡感, 還有生命中最需要的 (氣)可以作為人類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活動之一
原文見網站:
The 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 -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 Harvard Health
楊家太極拳
楊守中嫡系太極拳
楊家太極拳動作由鬆入柔,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並濟、一氣呵成,適合一般社會大眾修習。
拳譜云 "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 不可不練太極之拳... 故人欲鍛煉身體者,必先練太極最相宜" 。
丁老師教課依楊澄甫宗師流傳下來的拳勢拳譜練法為標準,初入門學習由太極拳入門,循序太極刀、太極劍、八卦掌、形意拳等課程。
八卦掌
程派高氏八卦掌
程派高氏八卦掌是一 種導引養生方法, 以繞圓走轉的基本運動形式鍛煉內功拳術。
習練八卦掌從走轉動功, 靜功開始學起, 柔化僵硬的身軀, 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健身去病。
依現代醫學理論, 八卦掌的實用價值在歌訣中展現無遺:
運動轉掌去百病, 身體虛弱學換掌, 蛇行順勢解心火, 龍形穿手理三焦, 回身打虎舒肝肺, 燕翻蓋手固腎腰, 轉身反背增長力, 擰身探馬脾胃調。不僅演練時瀟灑大方, 也是八卦掌美的呈現。
形意拳
李玉琳嫡傳形意拳
由養身入門,著重內功修煉
開課資訊: 2025年5月3日開新班
上課時間/地點 :
團體班
週三 下午 2:30 - 4:30 台北市徐州路21號(台大法商學院舊址)
週六 下午 2:00 - 4:00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321號 (國立商業大學司令台旁 )
週日 上午 10:00-12:00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321號 (國立商業大學司令台旁 )
個人班(提供英語教學)
週六上午 9:00-10:00/ 10:00-11:00/ 11:00-12:00, 5 堂/期
報名請洽 : 鍾班長 0910-027366 或加 Line ID: judyqin 聯繫
官網 : https://www.taichi-taipei.com
交通資訊/地圖 : 台北捷運善導寺站(4號出口)
學員心得 --- 老師好不好 看學生練出了沒😄
老師,各位前輩、同學新春快樂,蛇年行大運!
目前接觸內家拳已約10年,有點心得、收穫。新的一年希望透過一些自己的總結,互相鼓勵、繼續同行,努力向前。
近幾年起,漸漸感受到身體打開的感覺。胯、肩、腰,身體幾處大關節,漸有鬆沉的感覺。
由此,練習拳架的過程,察覺到大關節處,含的住、拉得開了。
想起老師總是會在上課前,通過許多武學名家的暖身操或基礎動作,要我們把身體拉開再拉開、又或走架時要感覺把身體切成好幾半,左半不動、右半動,上半不動、下半動,此類云云。想來與拳經中說的”撐筋拔骨、節節貫穿”是相呼應的。
幾年持續的鍛鍊(新慣性),身體鬆開後,方有體會到"掤勁"是這麼來的,撐開兩兩連結的骨頭,拉拔出其間大筋的彈力。最直接的收穫是,身體輕鬆、氣血順暢、步伐輕盈。在爬山或爬坡就十分有感,像是調度全身在爬的,運用虛實轉換調整身體重心,手腳和順、呼吸勻緻、腳步輕盈,腿部幾無痠痛感。
老師傳授的內家拳,通過盤拳架作意念的訓練(精神力量),學習運用專注的精神力改造身體的架構,優化身體性能,是真實不虛的!
有幸體會到一點內家拳的妙處,心情是有點雀躍的,也深知前方仍是道阻且長。僅以此分享,作為回首來時路的紀錄,也期能拋磚引玉,新的一年繼續奮勇前行。練練不忘,必有迴響。
吳同學 2025.02.03
每個人都是樂器 「太極拳」幫助每個人調音
跟隨丁老師學拳大約是十年前,因為女兒在琴道館學古琴,我也開始在琴道館跟丁老師學太極拳。後來女兒上國中沒有繼續學古琴,我也中斷了幾年學拳,直到班長天姬的邀約聚餐,才又有機緣跟著丁老師學拳。
剛開始學拳只是想著養養生,活動活動筋骨,流流汗!雖然每每在練拳後腰痠背痛,而精神卻又比較舒服!平時忙於工作及生活的種種,練拳較少,每次要去上拳課,總有一種期待,但是因練習不足,總也一些壓力!
前幾年重新回來練拳,雖然依然覺得練拳不夠多,卻較以往多下了一些功夫及時間,除了汗如雨滴之外,感覺身心都有一些變化!尤其是這兩年,年齡雖然漸長,身體卻更加靈活,腳力也比以前更好,爬黃山,登泰山雖有挑戰,卻不輸年輕人,甚至更好!
除此之外,很多以為已經好了的舊傷,不管是大學時代打橄欖球、八八風災去屏東救災的腰傷;年輕打工時右腳背腳筋不慎被割裂傷,膝蓋卡卡的舊傷等等,在一次次的練拳中一一出現,又漸漸修復!感覺身體較輕靈,體能也更好,相對的頭腦也比較清楚!
當年身上濁力過多,打太極拳時用力過甚,不得其法,近年稍下功夫,又得明師指點,卸下身上一些濁力,身受其益!不只身受其益,還將舊傷叫出來,一一療癒,面對日常生活的事情時,也較能以另一種思維看待。真是身心皆療癒啊!
每個人都是樂器 「太極拳」幫助每個人調音
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樂器,人體就是肉體、就是月體、就是樂體,人的身體就是一個樂器,為什麼會生病?因為音不準!音不準怎麼辦呢?就「調音」啊!透過經絡穴道的針灸按摩、推拿導引、練拳養身、飲食養生、音樂療法等等,或是種菜、做木工、打球、喝茶,甚至是吃藥都是在調音。
身體生病要吃草藥,南方火的「樂」,到東方木,找藥師佛去吃草「藥」;心理生病怎麼辦呢?解開心靈的鑰匙,也是靠音(龠)樂!,北方水的「龠」到西方金,極樂世界找阿彌陀佛,解開心靈之「鑰」。南方的樂是弦樂,如:古琴、胡琴;北方的龠是一種骨笛管樂,如:簫、尺八,兩者都是樂器。
太極拳正是在幫助每個人調音!不只調整身體,也調整心理!
丁老師經常提點:太極是一種哲理思想,用太極思想指導的拳才是太極拳。於我而言,習練太極拳不只養身養生,也是調心!當然其哲學思維及真功夫更是仰之彌高,俯之彌深啊!
想起了丁老師在2022年八週年的箴言: 「離開此身,一無所求。執著此身,一無是處。」太極拳論言:「捨己從人」,必須下功夫,亦要去我執!難矣!不過,於此時代,能習練太極拳,又得丁老師明師指點,甚幸!真好!
杜同學 2024.12.6
我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 把身體搞壞了.
身體的機能比同年紀的人衰退很多。
讓我覺得很惶恐。
看過很多醫生,西醫只會要求你一輩子吃藥,開刀。
我曾經跟過別的老師,就只有招式,讓我一度懷疑內家拳是否騙人。
有幸跟著老師學拳。才發現別有洞天。
練太極拳真的好忙,要顧慮的地方實在真多。
單單是招式我就學了好久。
之前坐跨的方式錯誤,膝蓋痛了好幾次。
後來才領悟,老師一直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坐跨,不是屈膝。練拳的時候要變成自然反應。
最近練到老老實實的坐跨, 我的雙掌會有針刺的感覺。
再聽老師的話,放鬆。
我練拳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坐跨加放鬆。
在坐跨的時候大腿的肌肉明明很辛苦。
結果竟然我的身體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不太好形容,但是就是舒服。
而且心裡面會覺得有一種平靜,有時還一點點開心。
這種身心類似愉悅的感受,與我的練拳的次數成正比的關係。
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現在才了解老師說過,練拳是他最快樂的時間。
每次老師調拳時,都會讓我吃不消。
但這也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今天被老師發勁,我整個人往後彈,貼在牆壁上。
感覺五臟六腑都在震動。
這是讓我想不透的地方。
之前我看過人家在發勁的時候,另外一個人需要身體不能放鬆,撐住才能夠有效。
但老師卻不管我是有撐住還是放鬆的狀態,照樣到牆壁上去。
好多東西要學,好累,但是值得。
魏同學 2024.06
寂靜天空穹蒼月影映,春寒料峭孟夏薰風冬寒雨,月影燈影身影自內觀,拳練我我戀拳苦對吟,歡喜樂與拳和與天和。
尊師重道功自得,師言教導莫怠習,武術文化傳遞永不息。
上回老師撥放的影片是 Boston 朱師傅的太極拳凌空勁, 也就少林寺羅漢拳沾衣十八跌, 太極拳的凌空劲必需盤拳架丶推手丶散手經由名師指導,花時間刻苦恆心練習及不斷的自我意識揣摩才能有一點小成, 明師指導及敎學,也是嗑頭拜師才能登門入室(至於進入那一室及程度,就得看自己的福份及造化~)八卦掌的單換掌練到出神入化也是有凌空勁。
李同學 2023.01
感恩老師指導授受。每每練習之餘,不僅是身體有感,也有助心理狀態的調劑,能更為寧靜沈穩的面對不同挑戰。
吳同學 2022.12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云, 女子七七(49歲) 男子八八(64歲)則”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
學習內家拳之前, 身體各處痠痛,已顯出上述衰老個體, 在堅持鍛鍊三年後精氣神充足, 除了感謝老師教導, 對於太極拳、八卦掌對人身的影響, 尤為驚喜。
太極拳的學習過程, 讓我對自身有了知覺, 有了知覺才知身上的痠痛來源是因為緊張、受傷、不協調、無力等因素造成, 找到原因並解決問題, 身體的彈性靈活度就能逐漸改善。
老師傳承的程派高式八卦掌武學,更是將身體功能往前邁一大步,轉掌為首, 換掌為母, 趟泥步及翻穿擰裹的基本功中, 學習動平衡是一大目標,也是練拳時以左右轉的陰陽變換, 達到疏通經絡氣血,強身健體的必經之路。
最近練拳常有所感, 要靜心凝神才能體會, 若是沒有老師口傳心授, 是無法有所精進的, 感謝老師的教導, 會繼續努力練成功體。
鍾同學 2022.12
老師拳理與功力兼備,每次上課都有滿滿的收穫。
原以為太極是年長者的體操運動。
經由老師的帶領下,才得以一窺其無窮盡的奧妙。
練習幾年下來,身體的柔軟度跟循環都改善很多。也體會到武術強身健體的哲學思想。
Jonathan Wu 2022.09.
今年老師送了站橦大禮, 因此也認識到楊家老譜, 八門五步, 才知道認識自己的第一步是知覺運動, 這給了我相當大的體悟, 從頭將太極的起勢認真揣摩, 學習以意念控制腰肋肩的折疊, 如拳經所說, 入門引路靠口授, 全靠老師指點.
慢慢能感受手臂、肩、腰、骻、膝、足裸、腳趾各部,老師常提醒練拳要節節貫串,理解自身的協調不夠、練拳時多是揮動四肢如體操,要學習以心意來指揮根節、中節、稍節三節, 才發現身上左右超級不平衡, 左腳因舊傷拐到有些麻木僵硬, 從左肩頰骨到手腕, 腳裸到大腿無法吃力, 平日自身都以右半邊使力也沒發現, 直到練拳需要知覺運動, 才發現身體的問題, 猶如電影一代宗師中說的習武的第一步-見自已.
摟膝拗步改拳後才慢慢能抓到重心和舉步, 之前看老師改同學很多次, 只能學到外型, 抓不到感覺, 真要手把手的教才能體會箇中含意。
老師對武學追求的堅持成就今日、分享我們各種角度的知識,從醫學、物理、生物、科學理論等及祖師爺傳下的拳經秘笈, 讓我們能在學拳的同時, 除了身體健康之外,還有機會能窺見武學的奧秘及重新點燃身體生機的希望。
天天撥些時間練拳,於我就像照鏡子一樣看看自己,可以內觀到身體的問題體會自身狀況,並改善緊張情緒及鬆軟痠痛的四肢,呵呵〜樂於太極。
鍾同學 2018.12